您的位置:母婴之家亲子网资讯正文

哈佛博士言必有中为什么咱们给孩子立的规则总是不管用

时间:2019-11-09 02:58:17  阅读:8929+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句话很多家长都会记在心里,大家也都不同程度地给孩子立了各种规矩。

但也有很多人发现,自己给孩子立的规矩,不管用……

有时候,孩子不按规矩办事,在地上一打滚,大人碍于面子,或是想赶紧收拾残局,不得不妥协。

有些爸爸和妈妈,一旦孩子不听话,不是怒吼就是暴力,完全凭着情绪去立规矩或执行规矩,孩子被吓坏的同时,对规矩更是惧怕或排斥。

在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上,为何那么多人不成功?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的王涛博士认为,是因为家长们没有把握好规矩和爱之间的关系。

现为美国塔尔萨大学教育系终身教授,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长达37年的王涛博士,从2005年开始就给中国父母做培训,这十多年的培训过程中,他见过太多家长因为把握不好规矩和爱的关系,而栽跟头。

这一次,《教育》编辑部带着很多读者在后台咨询的问题,向王涛博士请教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规矩和爱的关系。

他的见解,或许可以帮助你化解很多难题。

王涛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硕士

美国塔尔萨大学教育系终身教授

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长达37年

《规矩和爱》(中信出版)作者

规矩和爱,对立又统一

很多家长立的规矩,为何不管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源于缺乏理性的爱。

要么是大人自己不知道什么是规矩,要么大人明明知道什么是规矩,却总是妥协。

《妈妈是超人》里,马雅舒的做法就是典型。

一次,感冒还没好的女儿米娅想吃冰淇淋,马雅舒一开始不同意,米娅直接躺在地上,哭闹耍赖,无奈的马雅舒,只能去给孩子买冰淇淋。

无独有偶,在菜市场,孩子们刚刚吃完蛋糕,又要吃面包,马雅舒一开始也是拒绝,孩子们又开始软硬兼施,哭闹撒娇一起来,马雅舒又服软了,还是拿出了面包。

这样的戏码,经常在他们家上演,孩子瞧准了妈妈的软肋,只要他们一哭二闹,妈妈就会退让。

连她自己都说:“我应该是一个很好妥协的妈妈。”

“每次只要她哭,我的这个坚持就已经掉到了零下。”

在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马雅舒每次都先拒绝,她知道规矩是什么。

但每次孩子一哭她就妥协,她没把规矩守住。

这种情况,在王涛博士眼里,就是缺乏理性的爱。

“真正的爱是有规矩的爱,而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

现在中国的很多家庭里,他观察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规矩和爱的分离。

他看到过很多既讲规矩又疼孩子的父母,很多时候一说起规矩就情绪爆发,不仅把孩子吓一跳,有的还把孩子打一顿。但是一转脸,又对孩子百依百顺。

其实这样的规矩和爱,都是对孩子的伤害。

而让两者能够平衡,能够对立又统一的,则是理性。

在立规矩的时候,理性就表现在父母自己对规矩的敬畏,以及制定的规矩要合理,明确,一致。

让孩子明白,惩罚孩子的是规矩,而不是父母。

规矩和爱,各占多少

现在形形色色的教育类文章中,一会说要让孩子守规矩,一会又说让孩子释放天性,不少读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迷茫。

《教育》后台就有不少读者,提出过类似的疑惑。

Q:这是后台一位读者的留言,代表了很多家长的心声。您经常倡导,规矩和爱要两者兼容,但具体怎么做,很多读者还是把握不准,您能举一些例子吗?

A:这确实是很多父母的疑问。

规矩和爱要两者兼容,首先要了解了二者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父母的角色相当于一个园丁。

一个好园丁首先要非常清楚不同花草的特点和天性,在此基础上,一个好园丁就要履行他很重要的职责,那就是裁剪花草。

如果只给肥料让它自由地疯长,那就没有赏心悦目的满园春色,只有杂草丛生的荒郊野地了。

当然我们如何裁剪都是要考虑植物的发展特点和承受能力。这也就是对天性的尊重。

规矩和爱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可以用银行的账户来解释。

假设我们的爱在孩子身上都有一个存款账户。

规矩和爱是对立的,在每次立规矩的当下都会用掉一部分爱的存款。

合理的规矩就如良性的投资,会让爱的付出得到丰厚的回报,爱的账户就在积极的动态中更加健康充盈。

当规矩和爱融合统一在一个教育体系中时,爱即规矩,规矩即爱。

Q对于立规矩的时间,立规矩的多少,以及家长如何把握这个度,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A:我不认为立规矩有太早一说。

我甚至在《规矩和爱》的书里面说:人之初,规矩始。但请注意,我这里所说的规矩是立行为的边界。

这位家长留言说的情况,对于这个家庭我没有具体了解,但在我看到的很多案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规矩的要求不合理。这个不合理既可能是规矩本身不符合孩子的年龄,或者一些细节上出了问题。

比如,有的妈妈不注意控制孩子的零食,但是吃饭的规矩却很明确,一定要孩子把饭吃完。

孩子不饿,家长却一定要让他吃完,这是很多家长经常会要求的,却又不合理的规矩。

除了规矩内容不合理,更多的情况是执行规矩的过程不合理,不是不够坚定就是太情绪化。

合理的规矩本身不会伤害孩子,伤害孩子的往往是执行规矩过程中我们不合理的情绪。

所以合理的执行规矩的过程,一定是温柔而坚定的。

Q:很多家长会觉得,理论都知道,但自己就是做不到。您这么多年的教育经验中,有哪些普通家长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教育方式的例子,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A:我看到很多没有很多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的父母,甚至学历也不高的父母一样能做到温柔的坚定。

我总结了一下这些父母的特点,除了深爱自己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颗谦卑的心。

我认识一位年轻的妈妈,出生于农村家庭,自己也没有上过大学,一开始就是用她自己父母的教育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是太严厉就是太溺爱。

当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时,非常认真地参加培训,而且把学到的知识全身心地在家里尝试,然后又能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孩子的感受。

特别是有一个环节,需要父母反思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时,她的反思比很多高学历的父母更深刻。

后来,她的进步非常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能够把握好规矩和爱,能否教育好孩子,关键是父母要有一颗谦卑之心,这比有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重要的多。

规矩和爱的中美差异

现在,在美国塔尔萨大学教授儿童心理学、父母学和文化两门课程的王涛博士,每年只要塔尔萨大学一放假,他就会回到中国,给中国的父母上课。

这样中美两头跑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十几个年头。

王涛向教育,娇娇妈粉丝推荐新书。

在十多年面对面接触中国父母的经历中,王涛博士发现,中国的家庭教育和整个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敬畏。

一个父母想要成长的关键,在于有一颗谦卑之心。谦卑和敬畏是分不开的,没有真正的敬畏也就没有真正的谦卑。

“比如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很少会表扬我们。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今年已经八十九岁高龄了,到现在,我的记忆中他老人家从来就没当着我的面表扬过我。

这就会导致,我们这一代人在表扬孩子的时候,特别不容易,一开始很难开口,或者是用错了表达方式。”

这就是父母缺乏对这段关系的敬畏,所以就不能谦卑地去欣赏和表扬孩子的一种现象。

关于规矩和爱,中国和美国,由于文化的影响,更是大有不同。

区别最大的一点,是美国的父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理性。

“举一个例子,我在美国的超市购物时,很少听到有小孩有撕心裂肺的哭闹。偶尔听到,我就会很好奇地走过去看个究竟。

我发现,这样嚎啕大哭的孩子,十有八九都是华人的孩子。

华人孩子和美国孩子这样的行为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父母教育上的尊重和理性上的差别。”

当然,美国的家庭教育也有弊端,现在媒体和学术界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国的文化中越来越放弃对孩子严厉的管教,这也是规矩和爱失衡的表现。

真正的爱,是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

在帮助更多父母了解规矩和爱的这段旅程里,王涛博士自己也是受益者。

“我读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心理学专业,那是因为我当时感觉自己的心理非常需要帮助。这个原因对后来我从事家庭教育关系非常密切。”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沉浸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海洋里,又将自己的所得所获传递给更多的父母,更多的家庭,他自己也觉得非常地感恩:

“我觉得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可以让我个人的生命对别的生命产生积极长久的影响,这个工作太有意义了。

当我看到很多父母因为规矩和爱的学习真正改变自己,影响孩子的时候,我特别感恩。

书的序言最后一句是:能成为帮助他人生命成长的器皿,实在是自己不配的恩典。我非常感恩我这辈子能从事这项工作。”

我们也很感恩,王涛博士用他的所学所悟,给我们大家带来的这一切关于规矩和爱的,新的认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END-

粉丝福利

《教育》粉丝福利来了!!

在文章下方留言,教育编辑部将精选出10位留言点赞数最高的读者,送出《规矩和爱》书籍一本哦~

《规矩和爱》是一本超实用的亲子关系指南,书中系统讲述了规矩和爱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给孩子立规矩时应该怎么做,非常实用,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系教授王涛博士的用心之作。

相信这本书能够很好地帮到你哦~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